由於目前是在做關於後火車站的田野調查,藉由訪談的過程中找出這地方與眾不同的文化及生活方式,但再於上次訪談時發現自己忽略了其中很重要的部份,就是台北火車站,也覺得在下次的訪談之前,如果能在多加瞭解台北火車站,能在訪談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東西,也藉此了解後火車站的形成(畢竟是先有火車站才有後火車站的)。

 

    台北火車站的時期大約可分為四個階段,第一時期應該就是劉銘傳當時設立鐵路的年代,為1891年設立,並位於大稻埕市街南側,而日本統治台灣時期,第一期車站仍然有使用一陣子,並於1908年拆除。

 台北火車站(第一期).jpg

    第二時期由於政治狀態為日本人統治,所以對於火車站的需求也有所不同,並將車站位置向東移至台北府城北側城牆,由日本建築師設計火車站,所以車站外型帶有當時折衷主義的建築樣式,並於1901年啟用。而之後到了1923年,出現了台北後火車站,取代同日停用的北門驛成為淡水線鐵路的新端點站,並便利當時聚居於大稻埕的本島人(即台灣人)進出車站。可見在當下的政治狀況下,二期的火車站只有日本人能使用,而後站是提供給台灣民眾使用,人們也在此週遭聚集生根,也顯示出後站的文化也是從這時候開始。

 台北火車站(第二期).jpg

    由於都市開始成長,人口呈現城市集中化,理所當然的成為重要交通命脈的火車站,也負擔不了高承載量不堪使用,因此自1939年起原地改建為帶有現代主義風格的方塊型水泥建築(1941年落成,當時改稱「台北驛」),解除當時的問題,並且當時開始設立民營收歸市營的公車,也以台北車站作為路線的主要端點站之一。而戰後政權回歸,火車站仍舊保留使用,並且增加客運月台,也大大增加長短程客運的流量(城市開始仰賴大量車輛作運輸),這也造就了北臺灣最大的轉運站,仍舊至今。進入1980年代之後,隨著台北市區鐵路地下化第一階段工程啟動,第三期車站面臨被拆除的命運。

 台北火車站(第三期).jpg

   由於第三期車站拆除時開始建造第四期車站,在其中有段空窗時期,台鐵在這期間內在第三期車站舊址西側興建臨時車站使用,而臨時車站於2000年拆除(個人完全沒有這段印象)。

 台北火車站(臨時).jpg

    第四時期車站,就是目前仍然在營運的,也是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台北車站大樓, 198995隨著鐵路地下化工程完工通車而啟用,台北火車站至今四個時期,歷時100多年,它的存在帶動了台灣的發展,週遭也產生了許多當地特有的文化,這也是直得參考的。

 

以上諸多時間點參考自維基百科(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m120482 的頭像
    sam120482

    ARCHI行不行

    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