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3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  • Apr 23 Fri 2010 00:11
  • 雨遮

“雨遮”是這個城市中隨意抬頭,就可以看到的建築附加物,它是一般住宅建築中,在建築師設計不會出現,地面商家或樓上住戶自行增設的設施,判斷一棟建築物使用頻率很簡單,往往只要看這棟建築物的增設附加物多寡就可以。“雨遮”、“鐵窗”、“鐵門”似乎是人們住進新建築必加之物,不增設似乎會威脅的人們的居住品質及安全,或許判斷一個國家的安全狀況與危機意識,看該環境有沒有出現這些現象就可以了。
 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Jan 31 Sun 2010 16:41
  • 紅線

    在我們的環境週遭,只要踏出家門,地上就有各種顏色的線在定義我們的空間與環境,而這種顏色反映出該場域的氣氛,充滿紅線的道路平時這裡不能有任何車輛的停留,所以聯想到有可能是充滿汽車的道路,並帶著緊張、壓迫感;黃線的道路代表車輛可以臨時停留,允許暫時再這裡做一些事情,但也不能停留太久,制度中帶著彈性,也比紅線緩和多了,而沒有這些顏色的地方,有時以白線表達,有時沒有任何線條,在這裡能隨性停車,可以做想做的事情,充滿著自由,但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似乎不是如此。

 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 由於目前是在做關於後火車站的田野調查,藉由訪談的過程中找出這地方與眾不同的文化及生活方式,但再於上次訪談時發現自己忽略了其中很重要的部份,就是台北火車站,也覺得在下次的訪談之前,如果能在多加瞭解台北火車站,能在訪談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東西,也藉此了解後火車站的形成(畢竟是先有火車站才有後火車站的)。

 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 在知覺現象學中,或是其它現象學理論常出現「理性經驗這句話(有待查證),而自己對「理性經驗」之前也有下過評斷,認為理性經驗」是:「對一件事物在腦中邏輯思考前,在內心所體會的最開始直覺,而這種直覺是很難用言語所表達出來的。」。但再次閱讀關於知覺現象學的文章中,對這定義又有了比較完整的了解。

 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泉寶堂珠寶鐘錶.jpg

 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嵩原百貨.jpg

    這次算是第二次進行訪談,訪談的對象是嵩原百貨,從門口看起來的感覺是一間運動用品店,而運動用品店在這個地方其實不多間,所以感覺有些奇特,近店面時便跟老闆娘詢問想了解有關這裡一帶的歷史發展,老闆娘說我問對人了,因為店老闆就是在這裡出生長大的,老闆很輕切的跟我聊起後火車站的歷史,也說這裡當時的狀況及景象,由於這算是第一次與店家的訪談,老闆對於建築系背景的我為什麼想要了解這些也是有諸多疑惑,可能一般人對於建築系當然直覺想到關於硬生生的房子吧!但發現出示學生證證明自己的身分是很重要的。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 舒茲在這章節對現代建築失去場所精神認為有兩種原因,一種是「都市原因」,另一種則是與當時年代的大事「國際樣式」有關,「都市原因」舒茲所指的是「現代住宅的平面被界定成是「開放的」,空間好像是一種「流動的」連續,很難分出外部與內部。」(Schulz,1979:194),由於在台灣的環境,家家都裝鐵窗,城市人們對於中介空間的使用與爭取是非常強烈的。以個人的經驗「內」與「外」的分別極為明顯,所以舒茲提出這論點時非常難去體會,有可能這樣會失去第一章所提出的方向感與認同感吧!

 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Dec 23 Wed 2009 00:55
  • 訪談

    今天開始練習研究中最基本也很重要的一種研究方式,就是「訪談」,其實在之前的經驗中個人對訪談仍然有心理壓力,但未了克服這點,先從最基本的聊天開始,從聊天中閒話家常的與訪談者取得信任,並挖出研究者想取得的內容及相關情報。

 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 當繼續看《場所精神》第八章時,在看之前研讀了《現象學導論》中關於梅洛龐蒂的「知覺現象學」介紹,其中特別提到了關於「理性經驗」,個人認為這名詞若用白話一點的形容方式,就是對一件事物在腦中邏輯思考前,在內心所體會的最開始直覺,而這種直覺是很難用言語所表達出來的。

 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 關於台北後火車站相關的研究,其實不會太多,明顯的對此地方進行研究的,是民國八十年中原大學學者連芳楨的碩士論文,他的題目是「台北後火車站地區商業空間結構之研究」,是對這裡商業結構進行一個徹底的了解及探討,並做一陳述的界定。

 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 這章中文章開頭提到了「意義」與「結構」兩種概念,「意義」代表著人們一種情緒上的感覺,「結構」代表著這些情緒的真實體(包含人及人們的創造物)如何集結,這兩者皆由一種「恆常性」的直接認知,用最直接的說法應該是赤裸裸的一種直覺,所以文中就提到了孩童的「真實構築」(孩童的認知)。

 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   「場所」,什麼是場所?在書中作者諾伯舒茲指出:「是具有物質的本質、型態、質感及顏色的具體的物所組成的一個整體。這些物的總和決定了一種「環境的特性」,亦即場所的本質。」(Schulz,1979:7)。

 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梅洛龐蒂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2009.07.13 台北後火車站一帶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以一個城市或一個城市街區的生命週期而言,從出生到興盛,再由興盛經歷衰弱或凋零終結,其實都是會經歷的過程,雖然一個城市衰弱的原因,各有不同,有的是就像書中提到多樣性的自我破壞、同質性的大量複製、又或者是其中心的轉移(市區是會移動的),但如果它能從這些問題中,又再度的爬起來,這就是很難人可貴的一件事情。

 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城市的特性中可以了解,後火車站一帶具有一個良好城市的條件,這地方有多樣性、便利、趣味等特質,但從城市的多樣性(經濟面)角度來看,現在這地方就似乎缺乏了一些東西。個人在談論時一一從書中的角度來檢視這些事情,坐為一個良好的城市的省思。

 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看了本書的第一部份後,發覺作者的論點跟以往相關談論城市的著眼點有大大的不同,以往談論城市通常以人的本質需求,如食、衣、住、行等方面著手,接下來就像放積木一樣在城市各個地方放置這些基本單元空間,讓它們彼此運作暢通,至此似乎便不在討論下去,但城市並不是這麼簡單的,程式猶如書種比喻的生命科學一樣,各個環節之間相互緊密,上下層面之間的關係環環相扣,如果只探討上層部分確不了解下層部分,就會出現極大的問題。

 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華陰街巷內 

 這裡或許是另一種五分埔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[賓王飯店.jpg

 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SC01992_調整大小.JPG 

它建立在不該建立的地點之上,卻在週遭聳立

sam120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